三界小说网 > 至尊顽主 > 第九十三章 大朝会(四)

第九十三章 大朝会(四)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迁忍了忍继续问道:“陛下,既然陛下知道这句话的含义,那么臣请问陛下,陛下今天擅改礼制应不应该?”

    “谢卿,朕哪里擅改礼制了?”

    谢迁很想冲到御座上,把朱厚照按在那里狠狠揍一顿屁股。你特麽都把朝会糟蹋成这样子了,还说没擅改礼制。刘健看到谢迁濒临暴走,立即接替谢迁。他嘿嘿一笑对朱厚照说:“陛下既然说没有擅改礼制,那臣请问陛下,这国歌是怎么回事?我大明何时有了国歌?按制大朝会应该是教坊司演奏礼乐,为何换成皇家歌舞团。礼乐古已有之,千古流传至今乃是大礼,陛下为何弃之不用?”

    “哦~~~~,刘爱卿说的是这个呀,想必众卿也是这个意思吧?”

    众人点头称是,这不废话吗,不为这谢阁老能气得跟五眼青似得吗。

    朱厚照一拍扶手说到:“好,众卿既然有此一问,且听朕仔细道来。”

    朱厚照站起身来走到众臣面前,众臣忽然发现陛下脸上嬉皮笑脸的神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庄重的神情。

    “众卿还记得近卫军成军之时的场景吗?当国歌响起的时候,众卿有没有感到振奋?今天大朝会之前,当这首国歌再次唱响的时候,朕发现有很多人手抚前胸仰望国旗。朕知道众卿的心情,因为朕和众卿一样心潮澎湃。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朕告诉大家,因为从此刻开始大明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那就是大明不是朕一个人的,是所有大明人的。有国才有家,只有百姓心中有了国才会真正体会家的意义,所谓家国天下亦是如此。”

    “众卿都是才高八斗、博古通今,朕请众卿想像一下。大秦的铁血之师,在秦字大旗的引导下端着长戈冲锋是的情景。在那个时候大秦铁军口中呼喊着大风,大风的战号,他们高唱着大秦军歌,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统一六国,威震蛮夷。当那些勇士倒下之前,他们唱的是什么?”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今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

    刘大夏站起身来慷慨激昂的吼出这首年代久远的大秦军歌,虽然当时唱的曲调已经不可考证,但只是这歌词热血沸腾。

    “刘卿说的不错,铁血大秦的勇士们就是在这首歌激励下,奋勇拼杀开疆拓土,奠定了我华夏的根基。自秦以后,汉唐雄风浩荡于天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军歌,激励着一代代先辈们前赴后继征战疆场。先辈们抛洒热血,换来了炎黄子孙的自豪与尊严。当适时,没有国歌、国旗一说,但是为何我无数的炎黄勇士敢于面对强敌,面对刀枪剑雨而无所畏惧。因为他们心中有家,心中有国,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谁而战。”

    “沧海桑田,时光流转,如今我大明继承华夏正统,欲恢复汉唐雄风,那就必须让大明所有子民心中有国。如今百姓们见到龙旗首先想到的不是大明而是朕,是大明皇帝。龙旗还仅仅是皇帝的标志,还不能完全算是大明帝国的标志。所以,朕决定要在大明百姓心中先树立起国家的形象,让国的概念深入人心。”

    “就如同我们崇拜贤者,崇拜圣人就会为他们塑像一样。要让百姓们心中有国就必须有鲜明的国家标志物,国旗、国歌、国徽就是一个国家的标志物。有了这些,百姓们就会明确的知道自己是大明帝国的子民,每当他们唱起国歌看到国旗升起之时,就会为自己是大明子民而自豪,就会为大明的强盛而骄傲,当国家濒临外敌入侵之时,他们也会自觉的为国而战。朕觉得百姓心中有国,比在嘴上喊一万遍陛下英明,皇恩浩荡要强百倍。所以,大明必须有自己的国旗、国歌和国徽,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大礼。礼乐虽好,但百姓们又有几人能够听到,国歌虽通俗但却能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朕觉得只是大朝会时唱国歌、升国旗远远不够,所有国家机关都应该每天升国旗唱国歌,军队尤其要如此,久而久之国家概念深入人心,大明百姓心中有国,何愁大明不国富民强?”

    “谢卿总是和朕讲礼制,不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这个礼制也有大小之分,能让百姓心中有国的就是好的礼制,是大礼制,是必须遵守的。其他那些繁文缛节可以用于祭祀之时,也应该保存。须知华夏文明传承至今,也是在不断发展改进的,否则何来如今的礼制?”

    “谢卿问朕的话问得好,说出了礼制的作用。谢卿,朕要告诉你,礼制是用来规范引到百姓的,不是用来禁锢人的思想的。谢卿想劝朕不要为了和谐而和谐,那朕也告诉你,不要为了礼制而礼制。遵守礼制没有错,但最重要的是明白礼制的作用,这才是制定礼制的最终目的。所以说,朕不仅没有擅改礼制,反而是维护了国家大礼,众卿说是不是这样?”

    朱厚照的一番话可谓振聋发聩,他那还不算宏亮的嗓音在大殿内久久回荡。谢迁傻了,刘健傻了,所有的人都傻了。唐伯虎激动的站起来说到:“陛下所言极是,礼制的作用就是规范言行,劝人向上,百姓明礼心中有国,何愁大明不兴。陛下英明,臣钦佩之至。”

    “陛下英明,臣钦佩之至!”

    随着众多大臣的回答,大殿内的形势急转直下,俨然是朱厚照占了上风。

    谢迁慌忙站起说到:“陛下所言有理,臣拜服。但是这国歌未免过于通俗,还请陛下下旨重新拟定。这国之大礼还需内阁和六部共同参详完善,臣愿担此重任。”

    谢迁这话貌似服软实则不然,这是要把确定国家标志物和重新制定大礼仪的权利,抢回到士大夫手中,不然的话什么都是朱厚照说了算,还要这些大臣何用。更有甚者经过朱厚照这一解释,谢迁敏锐的感觉到朱厚照这是要收权。收内阁和院部的大权,自大明立国以来,都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独大是士大夫阶层不能容忍的,历经几代人努力得到的权利,岂能轻易放手。

    大殿中的很多大臣在谢迁说完之后,方才明白过来,原来陛下是要借这个机会收权呀,这可不行,于是众臣纷纷站出来附和谢迁的建议,谢迁、刘健心中这才踏实。

    朱厚照看着口若悬河的众位大臣心中一笑,暗赞谢迁够聪明,反应够快。实际上朱厚照也没指望通过一次大朝会就能把权力收回来,那太过于天真了,朱厚照只是在试探,试探一下阻力有多大。

    “众卿愿为朕分忧这是好事,只是朕已经宣布了国歌和相关礼仪的形式,这还需要内阁商讨吗?”

    “必须商讨!”

    众臣齐声回答。朱厚照嘻嘻一笑说:“国歌也唱了,总不能让朕朝令夕改吧?要不这样,众卿在好一朵茉莉花和现有国歌中选一个吧。”

    “呃……”

    众臣心说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嘛,谁不知道这俩歌都是你自己编的呀。不论选哪个,从根儿上说那还不是都得听你的吗。众臣纷纷表示不同意,必须重新拟定国歌。

    朱厚照坐回宝座,看着众臣吵得一塌糊涂,这时众臣已经分成两派,一派以谢迁为首说要重新写,一派以唐伯虎为首说就从两首歌里选。还有李东阳几个哪边也不是,就在那看着众臣吵来吵去。

    朱厚照看着眼前的场景,招手叫过承恩和刘瑾说:“看,像不像皇家大集上老太太买菜砍价的情景?”

    噗,承恩和刘瑾憋不住的笑出了声,这情景还真是非常类似。两派吵来吵去,谢迁一派隐隐占有上风。没办法这边的都是大官,唐伯虎麾下也就是小猫两三只而已,能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了。

    李东阳站起身来说:“众位同僚稍安勿躁,还是请陛下圣裁吧。”

    老李不愧是人老成精,把皮球踢了回来。不是老李立场不坚定,他是看出唐伯虎这一派再有几个回合就要败下阵来,所以来了个中场休息,让两边都缓缓。

    "3看正版r章k节h上y酷ye匠i网rx

    众臣齐刷刷看着厚照,厚照呵呵一笑说:“众卿,朕的老师杨廷和才华横溢,人品贵重。先帝都曾赞不绝口,杨卿多年来教导朕很是辛苦,朕的意思是封杨卿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掌管诰命起草,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众官:“……”

    这话题转换的太快,众臣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这正聊着国歌的事情,怎么突然蹦到人事任命上去了?

    厚照:“哦,众卿都没意见那就好。拟旨,命杨廷和为东阁大学士……”

    谢迁:“陛下且慢,臣不能领旨。”

    谢迁现在也是和朱厚照杠上了,只要是朱厚照的提议,不管是啥先拦了再说。

    厚照:“谢卿这是何意?难道谢卿觉得杨卿没这个能力吗?”

    谢迁:“呃,陛下,咱们还是一件事一件事的来吧,先把国歌一事确定下来再说其他可好?”

    厚照:“好吧,那么国歌就不变啦。”

    谢迁:“陛下!臣不能领旨!”

    厚照:“唐伯虎才高八斗,着晋国子监祭酒。”

    谢迁:“陛下!臣不能领旨!”

    厚照:“李时珍救治先帝有功,着晋太医院院判。”

    谢迁:“陛下!臣不能领旨!”

    厚照:“朕见众卿官服老旧,朕拟从内府拨银为众卿再制官服。并设衣冠俸,按品级每月由户部发放。”

    谢迁:“陛下!臣不能领旨!呃……”

    谢迁看着身边同僚们哀怨的眼神,脑子中嗡嗡作响。

    “陛下,臣,臣有点乱,请陛下容臣捋捋。”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