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十七章 浅论鲁肃

第十七章 浅论鲁肃

作者:一骑闯天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感谢读者吕布迷的推荐票,《三国吕布逆转人生》a级签约办理中。【】话说,吕布将一贯大钱给了那小二后,小二便屁颠屁颠的将有关鲁肃的事情讲了出来。

    只听小二说道:“说起鲁子敬先生,那可了不得,整个临淮城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见吕布二人没有回应,小二急忙说道:“你们不信?!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街边小贩,路边的顽童或者闲坐的老者,看他们知不知道子敬先生?!”

    何靖本来就有点不爽这个小二,见他收了钱却一直不说正题,于是不耐烦的催促道:“有完没完,快说正题!”

    小二见吕布没有发话,朝何靖吐了吐舌头,继续说道:“要想了解子敬先生还得从他的童年说起,子敬先生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三岁时便已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据说他三岁时就能写文章,看的书籍比我一辈子看的书还多!”说完。。看向窗外神往不已!

    何靖看到小二那?n瑟的样子,鄙夷的嘀咕道:“你大字都不识一个,一辈子能看几本书,哼,装,装什么装!”,…,

    见何靖讽刺自己,小二也不辩驳,又接着说道:“子敬先生长大后,那知识真是渊博,多的斗都称不过来,车都拉不动。而且子敬先生十八岁时,就已经长的身高八尺,威武不凡,一看就是个文武奇才。附近的小姑娘们都等着他长大成人,好主动上门寻亲去。”

    顿了一下,小二接着说道:“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袁术这个屠夫听到他的大名,竟派人来请他担任东城长。大家当时都以为子敬先生会欣然上任,毕竟这可是个一展所长,光宗耀祖的好机会,谁知他竟果断的推辞了,理由是袁屠夫部下法度废池,不足与成大事!”

    “他这个举动可是把袁屠夫给气坏了。如果不是手下人将他劝住,子敬先生就危险了。之后子敬先生便隐居于此,读读诗书,孝顺孝顺祖母,他为人慷慨,经常接济难民,人们都称他为活菩萨。”

    小二本来还想说些什么?见两人似乎兴致不高,也就没有再继续讲下去,而是离开忙自个的事情去了。

    上面这些是小人物眼中的鲁肃,从小二的话语中,吕布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在东城很有名望,有才名,有贤名,也有善名,基本上跟历史上的介绍吻合。,…,

    ~~~~~~

    史书记载: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梧,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曾赠粮与周瑜,后与其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二年,鲁肃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深得孙权赏识。赤壁之战前,孙权部下,多主张投降,只有他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从此,奠定三国鼎立格局。

    周瑜死后,鲁肃接任东吴大都督,他力主与刘备联合,共抗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维持,做出突出贡献。

    上面这些是史书对鲁肃的事迹记载,从上面可以看出:鲁肃是士族家庭出身,在东汉算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鲁肃本人能文能武,才能卓越;鲁肃慧眼识英,结交周瑜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两人志向相投,共图大业;鲁肃在东吴群臣主降的情况下,立主与曹操决战,体现了其对主公的忠诚之心;鲁肃能在曹军席卷而来时,看出其是强撸之末,必不是刘曹联军的对手,以及后期力主与蜀国联合,体现其深远的战略眼光。…,

    ,…,

    ~~~~~~

    而在三国演义以及现代的一些影视作品中,鲁肃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经常被人欺负的忠厚长者(诸葛亮欺负他,关羽欺负他,连东吴一些重臣也看不起他),一个适合背黑锅的老实人(在鲁肃的几次外交活动中,他都被诸葛亮黑过,结果交不了差,有苦只能自己吃。),一个看起来温文儒雅却担任东吴最高军事主将的平庸都督(在鲁肃担任都督期间,由于他不够强势,经常被下属质疑,而他也不恼怒,只是一笑置之)。

    ~~~~~~~

    上面描述的是文学作品中的鲁肃,真实的鲁肃真是这样的吗?吕布心中暗问,他记得现代人对鲁肃的评价是中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战略家,外交家。

    对于现代人的评价,吕布是十分赞同的!他最看重鲁肃的就是他高远的战略眼光,和不计较个人荣辱的外交大局观。。从这点看,鲁肃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纵横家。

    吕布记得现代学者胡小龙说过:纵横家有三大气质,其一是,进取功名的用世之心。其二是,乱世中的纵横捭阖。其三是,三寸不烂的辩舌。,…,

    纵横家的这三种气质,正好鲁肃都有。其一鲁肃的进取功名之心:鲁肃为人朴素,于富贵上并不十分在意,其所怀的是对社稷江山,帝王霸业的辅佐与进取。这从鲁肃辅佐孙权可以看出来,建安五年,孙权继任吴主后,向鲁肃请教治国之策。鲁肃当即给出了著名的榻上之策:“如今,汉室已经不可能再复兴,曹操也不可能铲除。从主公的立场出发,唯有鼎足江东,静观天下之变。就算只有江东之地,也没有关系。北方多战乱,曹操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平定和安抚,借这个机会。主公可以趁机剿灭黄祖,进而讨伐刘表,全取长江,然后建号称帝!”

    “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是鲁肃为孙权设定的发展战略,这一分析策划,其见识不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下,且比《隆中对》出现的早。鲁肃一生鞠躬尽瘁,用心辅佐孙权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宏图大业。

    其二,鲁肃的乱世纵横捭阖:历史上的鲁肃对时势有着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并且他会迅速采取行动以达成目的。曹操统一北方,攻占荆州,准备顺江而下,一举攻破东吴,危急关头,鲁肃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策略。在当时曹强,孙刘两家较弱的形势下,双方合则两利,分则两危。事实证明这一策略为孙权集团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极为明智的。,…,

    至于之后的“借荆州”之说。当时很多人并不认可这一策略,他们认为刘备借荆州必定不会归还,这样做会严重损害孙权集团的利益。大家都能看出刘备借荆州将只借不还,鲁肃也同样知晓,他更看出了:虽然曹操败走赤壁,但其力量仍十分强大,随时有南下的可能,且刘备与曹操有旧交,若刘备被逼急了,与曹操联合一同攻打东吴,那东吴就危险了。暂时舍弃一个江陵郡(当时刘备借荆州实际上借的只是荆州治城江陵),却为东吴争取到一个强援,孰优孰劣一眼可辨。

    为此,鲁肃一边挡住孙权,周瑜因怒起兵的念头,一边跑到荆州,与刘备达成了暂借荆州,共抗曹操的君子协议,避免了孙刘军事联盟的破裂。

    其三,鲁肃的三寸不烂之舌: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从,后孙刘两家形成对峙之势。鲁肃为了顾全大局,于是邀请关羽相会,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之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

    ,…,

    当时鲁肃的部下怕出变故,都劝鲁肃不要去,但鲁肃为了东吴大局,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赴约。在会上,鲁肃抓住刘备方理屈之处,向关羽煽情讲述了孙权顾大局借荆州的过程及刘备不还三郡的无理要求,言辞中,洋溢着纵横家的词辩风采。

    虽然最后单刀赴会没有达成归还荆州的协议,但从会上关羽对插话下属的训斥可以看出,此时的关羽已被鲁肃的言辞所动,自觉理亏。后来曹操进攻汉中。。刘备担心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由于之前鲁肃的努力,刘备集团普遍认为自己在归还荆州问题上理亏,最终双方议定平分荆州。

    鉴于鲁肃在战略和外交方面的杰出能力,以及鞠躬尽瘁的忠君之心,吕布打算抢在周瑜举荐鲁肃给孙权之前,将鲁肃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公元一九九年三月,这个时间距离鲁肃正式投奔孙权已经很近了。为了更好的说服鲁肃加入自己阵营。吕布整整思考了一夜。

    虽然如此,一夜努力的结果依然让吕布不是很满意,面对鲁肃这样一个智谋超群的高端人才,要想让他折服,还真不是一般的难!想的越多,吕布越对自己是否能说服鲁肃没有信心,最后,无奈之下,吕布决定顺其自然,见了鲁肃,想到什么说什么,回归本心,借用后世所学,以赤诚去打动鲁肃。,…,

    第二日一大早。吕布带着近卫昨日买好的礼物,前往鲁肃的府邸拜访他。想到要见到那位三国中自己最钦佩的战略家,吕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来到鲁肃府邸,何靖敲开了大门,来人告诉何靖说:“五日前,鲁肃已经将府邸转让给了现在的主人张某,至于鲁肃去了哪里,他们并不知晓。”

    听到这个消息,吕布直觉脑袋一片眩晕,鲁肃到底去哪儿了,他是不是已经投靠了孙权?脑海中,吕布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