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小说网 > 京城第一美人 > 第四章 十里红妆

第四章 十里红妆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遇见你,自感人生苦短甜长。”

    1

    据静嘉听府中老仆人所言,祖母当年嫁入邓家,可谓是“十里红妆”,羡煞旁人。

    当初祖母父母怜惜爱女,耗尽一半家产为爱女打造精美绝伦的首饰,置办京城店铺和地契,还有数不胜数的四季衣裳和布匹,成箱成箱的金银珠宝,尤其是家具更是精贵。

    就拿婚轿作例:用上好的木头做成,雕刻的花栩栩如生,用朱漆刷底部,用金箔贴花。

    据传,此次嫁妆之厚重,是江南嫁女近十年来最为厚重的一次。

    当然,风光过后,逐渐有一些流言蜚语攻击祖父,道其吃软饭,身为探花朗如此软弱无能,真真是大周之辱。

    可祖父却充耳不闻,对祖母依旧体贴入微,两人过的甚是恩爱。

    2

    婚假过后,祖父便进了翰林院编修。

    (注: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机会比同榜者快。

    而状元照例受六品翰林院修撰。)

    许是殿试上表现优异,惹的皇上记忆深刻,祖父常常被皇上召入宫中在上书房为皇子们讲解诗经楚辞。

    (注:此处上书房为皇子们的学堂。)

    许是“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因此祖父的事业常常被人下绊子,导致犯下两次大错,皆被皇帝责罚,一次罚俸禄半年一次跪于宫前半日。

    (注:“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过于优秀,就很容易遭受到众人的嫉妒和非议。

    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遄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自此之后,祖父似乎被皇帝厌弃,长达两年之久未曾召见,因此在翰林院备受冷落,时常被分配到枯燥的工作。

    但即使如此,祖父也未自甘堕落,反而借着无人问津的两年,完成本职工作后,便将翰林院所存的珍稀书籍反复观阅,琢磨。

    许是应了那句俗语“金子总会发光”,中秋宫宴上,皇帝心血来潮,将状元,榜眼,探花郎三人召至圣前,以月亮为主题,一柱香内下笔作出十首诗句者,皇帝将赏五品官职和一百两黄金。

    清香燃起,百官注目,状元和探花朗皆有些惊慌,而祖父却淡定自如,接过纸笔后,沉吟片刻便执笔作诗。

    一柱香后,祖父完成十首,状元八首,榜眼九首。

    皇帝如约下旨封祖父为正五品国子博士和黄金百两。

    祖父跪地接旨。

    皇上忽问:“朕冷落你两年,可有何感想?”

    祖父神情坦然,恭声回:“回皇上,臣所愚感为:宠辱不惊,秉持自身,强大自身。”

    皇帝拍掌大笑。

    自此,祖父的宰相之路就此开启。

    3

    而祖父也并不是陈世美之辈,成亲数载,始终只有祖母一人,两人育有三子一女。

    长子邓启俊,亦就是邓小小的大伯父,年方四十有二,时任苏州知府(正四品),娶妻太行台尚书令(正二品)浦镇的大女儿浦怜。

    大伯父周岁刚过,祖母便又查出喜讯,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女,取名邓紫然,年方四十有一,因父母之命嫁给京城益世子周孜,如今已是益王爷,两人日久生情,感情甚是和睦,育有一子一女。

    大姑母两岁之初,祖母再次查出有孕,十月怀胎后生下一子,取名邓启元,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三叔父十八岁那年陪着祖母回江南探亲,不幸感染风寒,缠绵病榻半年,英年早逝。

    祖母悲痛欲绝。

    四年后,祖母第四个孩子出生,男婴,取名邓启生,也就是邓小小的父亲。

    许是民间多爱幺子,也许是祖母将对三叔父的愧疚和思念转移到了父亲身上,总之父亲一出生,祖母就百般疼爱。

    4

    而大伯父膝下共有四子二女。

    大伯父的长子乃大伯母所生,取名邓文昌,年方二十四,任中州长史(正六品上),娶妻表妹浦莉,两人尚未有子,大伯母不忍他们二人长年分居两地,便让浦莉随夫君赴任。

    二子乃王姨娘所生,尚未足月,便夭折,未取名。

    而在邓小小看来,大伯母浦怜是个悲惨人物,成婚不足一年,大伯父便将自己的陪嫁丫鬟王思思收入房中。

    此事过后不久,大伯母便查出有孕。

    过了两日,王思思也查出有孕。

    二人同时怀孕,让大伯母如鲠在喉,甚感侮辱。

    可大伯父却不以为然,反而引以为傲,想将王思思抬为姨娘以示奖赏。

    因此,大伯父和大伯母两人时有争执。

    大伯父大怒,甚觉无颜,一次大吵过后,扬言再也不踏入大伯母房门一步。

    大伯母委屈无比,当即唤来心腹收拾东西,回了娘家住下。

    祖母祖父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将大伯父唤至寿居堂,罚其跪于祠堂前,诚心悔改方可起身。

    而另一厢,祖母又备诸多礼品,遣姑母携礼前往浦家致歉。

    浦家将礼收下,大伯母却依旧不愿意回来,直言要和大伯父和离。

    而这边大伯父闻言,当即表态,愿意即可书写和离书,祖父怒不可遏,赏二十竹鞭。。

    如此这般僵持两日后,祖父下朝归家,忽将大伯父唤至书房,二人闭门会谈许久,出来后虽已将近黄昏,可大伯父直奔浦家,求见大伯母,两人于大伯母闺房待了许久。

    当夜,大伯父宿于浦家。

    次日,夫妻二人携手回宰相府。

    此事,暂且风平浪静。

    5

    数月后,大伯母生下一子,此乃邓家长孙,祖父心生欢喜,亲自取名为邓文昌,全府每人赏五两银子。

    次日午时,王思思生下一子,祖母充耳不闻,祖父暂未归家,大伯父碍于大伯母,未敢太过欢喜,听闻生下儿子,过来只是看了一会便又离开去了大伯母房中。

    邓府主子态度如此冷淡,伺候的下人们对王思思及孩子难免过于敷衍。

    孩子不足一月,便感染风寒夭折。

    可王思思是一个心机颇深的女子,消沉几日,便又梳妆打扮,以病重为借口,让贴身丫鬟将大伯父唤至房中。

    次夜,大伯父宿至王思思房中。

    大伯母怒气冲冲,却又无可奈何。

    自此,王思思恩宠复旧,不过三月,又查出有孕。